矿山自动化系统给矿山安全隐患加把锁
近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安监总局领导都明确提出要推行风险等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以全力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预警系统正是为规范安全管理工作、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现代化手段和支撑平台,规划、跟踪、控制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整个过程,达到有效控制无伤害、无损失或险肇事件的目的,实现预防为主的上标,为改进安全管理,提供先进可靠的手段。
首先,风险不等同于隐患,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隐患是必须消除的;每一个矿井都是一个重大危险源,也是一个重大风险点,每一个入井作业人员也是一个风险点,矿井是客观存在的,煤炭生产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客观事实,煤炭要生产就必须有矿工入井作业。
一、煤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及实施
抓安全风险评估
针对事故发生规律和季节性特点,煤矿企业要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突出本单位生产系统、设备设施、施工场所、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重点部位和环节,全方位开展排查、全过程组织预判,并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并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红色、黄色、绿色级(红色最危险,依次降低),针对不同的风险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并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工作台账。
抓重点环节
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分级监管。依据风险等级将辖区内煤矿科学划分监管监察等级,并推行分级管理模式,抓住监管监察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等日常监管监察工作。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隐患及时消除。
二、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及实施
煤矿企业应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加强事故隐患信息化管理,煤矿企业应该建立事故隐患电子档案,排查出的隐患全部录入电子档案,履行隐患自查自纠自报主体责任。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利用该系统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记录、管理、分析、处置,每一个环节做到痕迹化,实时监控隐患排查与整改情况,对没有按期整改的重大隐患,根据工作痕迹倒查责任,问责到位。
三、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及实施
在工作中,要将指导督查作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补充手段,对出现风险等级上升的煤矿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让企业找准差距,及时改进。对相关负责人及职能机关,由监管部门及时督查督办,并由监察机关倒查原因,追究责任,确实通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有力措施,实现全力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的既定目标。
矿井必须加强岗前培训,让每个岗位的人员都知道自己岗位的风险因素,懂得如何辨识安全风险,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具备正常履职的能力,做到应知尽知、应会尽会,发现不能保证安全的情况时,有权立即停止工作并撤出危险区域,能够保护好自身的安全,把好岗位安全风险的第一道安全关。
矿井安全检查员要熟知自己所负责区域的安全风险因素,懂得如何辨识安全风险,发现问题后及时报告相关人员,遇到影响作业人员的安全情况时,有权立即下达撤人命令,安检员的跟班监督检查是把好岗位安全风险的第二道安全关。
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对重点岗位、重要节点、重要事项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要及时上报,限期整改,隐患不消除不能生产,决不能带着隐患安排生产,否则就是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
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监管计划,加强辖区内矿井的日常监管,发现问题及时下达监管指令,并监督其整改到位。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部门切实履行日常监管主体责任。
煤矿安全隐患排查风险管控软件
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三者合一,就构成了安全网格,安全网格不仅仅能够提升安全基础,同时体现成本核算,每一块材料或者每台设备都有责任人,每一段巷道都有责任人,每一个时段都有责任人,不但能够把住安全关,还能为企业提高材料及设备利用率,节能降耗,节约成本,提供有效的帮助,助力企业脱困发展、提升竞争力。
矿安全隐患检出率目前并不高,依靠人为的主观监测,存在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到位的情况,源安科技开发出的排水自动化泵房无人值守系统,基于物联网监测平台和大数据的应用,对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行上报和记录,并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理念及网络信息技术,结合行业资深安全管理专家的管理经验,建立适合目前煤矿隐患排查管理,风险管控的信息系统和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一套管理方法,对煤矿生产提供安全数据进行分析,为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