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慧矿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目前,在国内矿山开采过程中,岩体开凿由人工操作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比如,效率低;孔位精度不高,随意性大,影响爆破效果;凿孔质量难控制;存在超挖欠挖、隧道成型不规整,大块数量多;存在孔位不规整、不均匀、数量不够等因素,造成火工材料浪费,增加采矿成本;超挖、欠挖或隧道成型差导致二步骤采场采矿进路中有充填体或形成不稳定围岩,对人员和采矿设备造成一定的危险;定位不精确、少打孔多装药造成的大块,在二次爆破时容易出现堵塞溜井的严重后果;二次爆破产生的高速石子,容易击穿已经敷设的风管、水管及电缆管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凿岩台车自动钻孔系统,采用工程机械专用控制器、机载电脑、编码器、电液比例换向阀和变量泵等。其优势在于,在完成参数设定以后,可以全自动完成一个掌子面钻孔作业,减轻工人的劳动;自动调节推进和冲击压力,避免卡钎且孔成型好;控制凿岩钻臂运动,使得钻臂末端自动运动至目标孔位;控制推进梁动作,实现钻杆自动快速调整到目标姿态;控制凿岩机动作,自动完成钻孔、捅眼、退钎等任务。
中国矿山信息化“智慧矿山”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严重缺乏相关标准。
由于一开始就缺乏顶层设计与规划,中国矿山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缺乏相关标准的指导与约束,促使了系统厂商的无序竞争,导致建设的大量系统互联互通性极差。
2.缺乏多学科交叉应用。
矿山面临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多学科的知识软件进行集成应用是其解决途径。然而目前缺乏一个统一、开放的公共平台,无法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分析提供渠道。
3.重硬件轻软件。
中国大量矿山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往往非常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而对软件则吝之又吝。据有关方面统计,煤炭行业在应用软件上的投入仅占信息化投入的20%左右,导致获取的大量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信息资源浪费,而且没有更好地服务于矿井的生产运营。
4.“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中国矿山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今天,各类子系统已基本实现了网络化集成,但是各系统获取的海量数据却无法得到有效共享,更谈不上进行融合分析。这种各系统单兵作战的模式,使得“信息孤岛”现象在矿山行业异常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还有待深入挖掘。
当然,从当前形势看,随着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的进步,智慧矿山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智慧矿山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矿山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具体需求,有目的地选择建设项目,使其充分发挥效益。